杨秀清的东王府在规制上稍逊于洪秀全的天朝宫殿。东王入城之初,居聚宝门内江宁藩署(今瞻园),随即迁往明故宫(即满城)的江宁将军署。后因离东门清军江南大营过近,“惧城外炮子飞入”,又迁汉西门地势较高的黄泥冈一带,在前山东盐运使何其兴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和扩建。东王府四周同样有高大的黄色围墙。大门东侧为承宣厅,西侧为参护厅。大门外还有大鼓一面,专供民间告状之用。有事无论大小,皆于门前击鼓,内中即有女官出问。时人曾有诗嘲讽:“制军署作天王府,黄泥冈作东王府。东西对峙相抗衡,不辨谁臣又谁主?”
北王、翼王以及已去世的西王、南王等,也各有府第,但规制要小得多,基本上是利用原有的大户人家的宅院。太平天国的王侯所居,都称为“府”,所以民间也有将天王洪秀全的“天朝宫殿”误称为“天王府”者。官员所居,则称为“衙”。其他均称为“馆”。
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。军师是“朝纲之首领”,也即政府的首脑。因此,供职于天朝宫殿的数千朝内官,没有一员是管理行政的;而东王以下各王府,却均有六部之设。东王府的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每部有尚书12人。北王府每部有尚书6人,翼王府每部有尚书1人。后来增封的燕、豫二王,则有六部书之设。侯爵以下,也有六部掌书之设。建都天京后,军政各务日繁,制度大备,所设职官日多,但办事效率极高。一般政事,通常由侯相商议停妥,具禀于翼王,不行则寝其说,行则代东王写成诰谕,差翼王府参护送东王府挂号传进,盖印发出后,即由东王府参护送北王府登簿,再送翼王府汇齐,由佐天侯发交疏附官分递各处。“虽层层转达,而毫无窒碍,曾于一日之内发谕至三百件之多。”如北伐军主将林凤祥等人的军情禀报,于1853年5月28日送达南京,杨秀清“午刻接阅”,当日即发出复谕。